PC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PC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互联网+金融

发布时间:2021-11-10 18:11:50 阅读: 来源:PC厂家

日期:2015-10-28 来源:甘肃日报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10月28日,由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甘肃省分行(简称“省农行”)研发推广的服务三农“四融”平台迎来一周岁生日,并将从1.0版本升级为2.0版本,让互联网金融更好地为“三农”提供服务。

一年来,该行在我省共布放“四融”终端7742台热电偶,也开创了一种覆盖“三农”产前、产中、产后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其注册客户已达到14.47万户,交易金额突破100亿元,达到151.5亿元。其中,累计提供基础金融服务133.75万笔,完成交易金融81.8亿元;累计提供贷款服务615笔,自助发放贷款2850万元;平台开立网上店铺473家,发布购销信息5.59万条,累计交易2.7万笔,完成交易金额69.7亿元。

互联网金融,是经济新常态之下金融业正在探索发展的一种新业态。在许多人看来,这种新业态应该在互联网应运最为广泛、市场发展更为成熟的城市进行探索和推广。但令人意外的是,省农行的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城市的同时,更是选择了网络尚未普及、市场欠发达的“三农”领域进行重点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带给人更多思考。

互联网+金融

2014年10月28日,由省农行研发的一种金融服务终端设备,在“中国金果之乡”平凉和“马铃薯之都”定西同时上市,也拉开了该行将互联网金融引进“三农”领域的大幕。

这种金融服务终端设备和背后为之提供支援的服务系统,被该行命名为服务三农“四融”平台。所谓“四融”,即融通、融资、融智、融商。其中,“融通”着力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着眼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融资”着力提供网络融资服务,着眼壮大支持“三农”发展资金,破解农民“融资难”问题;“融智”着力提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众综合服务,着眼提升“三农”发展能力和农民生活品质;“融商”着力提供“三农”电商服务topsolid图纸,着眼提升农村商品市场流通效率,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

省农行行长韩国强表示,这四个模块是在继承和发扬该行业已证明、行之有效的服务“三农”体制、机制和模式的基础上,与该行服务“三农”业务发展需求相结合、与“互联网+”发展趋势相结合、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结合、与发挥该行金融服务国家队的作用相结合,各有各的着力点,又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链,覆盖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率先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今年初,省农行总结前期经验,调整推进思路,选择静宁县全面试点,打造“整县推进”“行政村全覆盖”模式。目前,“融通”模块主要提供现金汇款、账户查询、助农取款、转账结算、代理新农合、新农保、代理缴费等服务。“融资”实现了双联惠农贷款、自助循环贷款的自助放款、查询和还款等功能。“融智”提供三农政策、金融知识、法律常识、产业技能专家辅导及在线答疑、社会公共服务等。“融商”重点建设了“金穗e销”和“惠农e购”两个电子商务平台,前者具有农产品(000061,股吧)购销信息发布、价格行情实时查询功能,可向农户和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在线交易服务;后者为农资企业搭建网上销售平台,通过开立店铺、发布销售信息,方便农户线上采购生产资料及日用消费品。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究竟可以“+”什么,是一道很多人正在思考的选择题。综观所有选择,大多都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进行探索。但省农行以一家之力覆盖整个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选择,却让人感觉到了一种“义无反顾”的决心,也让互联网金融在“三农”领域的探索成为了一种创举。

为什么“+三农”

为什么会选择“三农”?这是人们对省农行推动“互联网+”实践的疑问所在。

在很多人看来,“嫌贫爱富”是金融业的共同特征之一,“互联网+”的选择对象也必定是能给其带来的更多利润的群体或是市场。相比之下,弱势领域的“三农”、弱质产业的农业、弱势群体的农民,很显然都不是最佳选择,甚至很可能是一个错误选择,对省农行的疑问也自然流出。

但韩国强给出的答案,只有八个大字:责任所系,市场所需。

韩国强介绍说,一方面,“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金融机构国家队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就必须承担起“不脱农、多惠农”的历史使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了承担起这一使命,2007年,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将甘肃省分行确定为服务“三农”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双试点行,并要求大胆探索,持续努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的可持续性。近年来,甘肃省分行不辱使命,不断探索创新服务“三农”的措施和手段。其中,2010年,该行以独家代理全省“新农合”为切入点,率先启动了“金穗惠农通”工程,让农民手头拥有了农行的惠农卡;2012年,省委全面启动双联行动之后,着眼于扶贫攻坚大局推出“双联惠农贷款”专属信贷产品,支持58个贫困县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让农民有了启动资金;2013年,在推动“双联惠农贷款”工作过程中,针对农民生产技术和知识能力不足,又启动“三农”金融辅导工作,提升农民的致富能力。如今IEC标准油位指示器,进入“互联网+”时代,没有服务“三农”的互联网金融就不是完整的互联网金融,探索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模式也便成为了该行的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从省农行自身发展看,近年来虽然其县域市场发展在加快,贡献度在提高,但放眼整个农村金融市场,农行的传统优势在削弱,市场份额被“蚕食”,服务“短腿”的问题也在日益凸显。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又不能回头走“铺摊设点增人”的老路,只能另辟蹊径创新突破。从市场发展看,省农行通过调研发现,甘肃农业呈现多样化、个体化和小规模化特征,即使农民有本钱、会技术,仍然未彻底摆脱贫困,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渠道有限,农产品卖不出去或卖不了好价钱,解决产后通市场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从外部条件看,2013年底我省信息下乡乡镇覆盖率达65%,农村网民比例达73%,使得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正在成为可能。基于这些需求和基础,省农行就必须“想在前头”,考虑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服务体系,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独特的优势。

“如果说,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社会就不是中国真正的小康社会;那么,没有服务"三农"的互联网金融就不是完整的互联网金融,”韩国强说。

互联网+金融+三农=?

省农行做出的选择究竟对不对,现实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平凉金江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今年,为了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这家企业主动与当地农行联系,利用“四融”中的“融商”功能在金融服务三农“四融”平台上开立了一家网店。在网店开张后20多天的时间里,完成交易500多笔,实现交易金额30多万元,占到旗下单个门店月交易金额的75%,有效降低了线下交易的高成本和现金交易的高风险。

不仅仅是企业。静宁县曹务乡唐山村苹果种植户高安平,今年4月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金融服务三农“四融”平台APP。通过APP,他不仅从当地农行贷到了一笔1万元小额贷款,平常还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基础金融服务交电话费、电费等费用。他说:“要是在以前贷款,跑银行、填单子、找人问,不知道要来来回回折腾多少次才能办下一笔贷款;现在有了这个平台,方便得很。”

静宁县仁大乡解放村农民高进周,今年也生平第一次通过手机上下载的金融服务“四融”平台APP发布了苹果销售信息,希望借此找到出价更高的买主。这一信息很快就被收购商刘明义看到,之后双方经过议价,最终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达成200箱3800公斤、4.56万元的苹果收购交易,并通过平台终端进行了结算,将销售款直接转入高进周的银行卡内,实现了网上轻松销售、放心便捷支付。

“四融”平台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省政府参事室组织曾对此进行专题调研评估并上报省委和中央有关部门。试点地区静宁,更是将“四融”平台建设推广作为平凉市精准扶贫工作、静宁县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等政府重点项目工程的新抓手,全力配合支持。

在“四融”平台的建设中,农行人的眼光看得越来越远。韩国强表示,省农行对“四融”平台的定位,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的创新成果,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创新实践,新时期发展普惠金融的创新突破,传统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引擎。因此,在未来发展中,省农行将把互联网基因全面植入“三农”领域,以公共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信息咨询平台以及电商平台,构建大“三农”背景下完整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圈。同时,还将利用互联网金融跨时空联结、批量化营销、大规模定制和个性化服务的优势,结合O2O运营模式,让所有“三农”客户“全天候”享受综合化服务成为现实;开发三大应用载体,搭建了连通农户、企业、市场的“信息高速路”,破解了服务“三农”面临的客户分散、管理跟不上、运作成本高等难题。

在农行人的不断探索创新中,“互联网+金融+三农=?”这道计算题,答案越来越丰富。(记者杨世智)

( HN666)